質押挖礦(Staking)是什麼意思?有什麼風險要注意?
在加密貨幣市場中,近年以挖礦 (mining) 賺取收入的方式逐漸被質押挖礦 (staking) 取代,好處是比前者減低耗電,同時又可賺取被動收入。不過質押挖礦並非沒有風險,下面便為大家講解。
質押挖礦是什麼意思?由權益證明引伸的被動收入
Staking 可譯為質押、質押挖礦或權益質押,是產生新區塊的運算方式,由權益證明 (Proof of Stake) 引伸出來。用家投入一定數量的加密代幣作抵押,演算法根據代幣數量來決定誰是新的驗證者。抵押的代幣愈多,成為新驗證者的機會愈大。而由權益證明進一步發展出來的代理權益證明 (Delegated Proof of Stake),讓每一個持份者 (Stakeholder) 可投票選出代理的驗證者,由得票最多成為驗證節點生成區塊。與質押挖礦相對的是由工作量證明機制 (Proof of Work) 引伸出來的挖礦。
質押挖礦比挖礦低耗電 以抵押數量較多佔優
工作量證明機制是初代加密貨幣用來產生新區塊的方式,利用電腦的演算力爭取下一個區塊的驗證節點。驗證工作量愈大,作為礦工的用家獲得的挖礦獎勵愈多。這種機制常被詬病不環保,因為耗電量大、也要消耗大量硬體資源。
而質押挖礦就是將驗證工作交由別人代勞。你只須付出加貨幣作抵押給驗證人,由他替你工作,每當新的區塊產出,你便可賺取利息。不過在抵押期間,你不能動用那筆加密貨幣,情況就如到銀行做定存。